【新華社】合作發展生命科學 攜手打造“健康絲綢之路”發表時間:2018-05-21 14:00 新華社珠海11月30日電(記者李志蘭 呂光一)在29日舉行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傳播暨中國(廣東)企業走出去論壇的平行主題論壇——生命科學研究助力健康絲綢之路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對“一帶一路”框架下全球共同探索生物醫藥、中醫藥領域務實合作表示贊賞,并就進一步加強醫療領域國際合作、建設“健康絲綢之路”提出意見建議。 大紐約總商會主席辛西婭?迪巴托洛(CynthiaDenise DiBartolo)表示,“健康絲綢之路”是富有遠見的設想。全球化中,各國之間是相互依存的,日益增加、更加復雜的流行病和各種災害事件不僅發生頻率會增加,還會產生從一國到其他國家的多米諾效應,對人類健康、社會結構、安全和經濟造成災難性影響。隨著醫療保健問題變得無國界,各國應積極采取統一行動,以應對全球性的健康危機。 辛西婭?迪巴托洛說,中國在疾病監測和疫情控制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并已經建立起一個全國性的醫療保險平臺,覆蓋超過95%的人口。同時,中國已成功地在國際衛生援助計劃中采用了項目性的方法,包括捐贈藥品和設備、提供醫療援助隊、培訓衛生人員以及建設可以移交給當地地方政府部門的衛生設施等。 她認為,建設“一帶一路”的過程中,中醫是一個可在各國加以探討的領域,中草藥和相關的技術可以使治療系統和治療方法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同時也能在國際巨大的草藥市場占有相當可觀的份額。 近年來,隨著中國對外交流合作的深入推進,中醫藥的文化載體作用也日益凸顯。廣藥集團董事長李楚源說,近年來,我國發布了《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設立了中捷(克)中醫中心等16個中醫藥海外中心,與15個國家簽署了中醫藥合作協議。 據廣州中醫藥大學校長王省良介紹,中醫藥現已傳播到世界上183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少國家明確了中醫藥特別是針灸的法律地位,將其納入醫療保險范圍。當前,世界各地有近十萬個中醫診所,海外中醫從業隊伍不斷擴大,行業自律及規范管理日益加強,中醫藥科研合作交流和中醫藥貿易服務持續增長,中醫藥教育和文化傳播蓬勃發展。 據廣東新南方青蒿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潘隆華介紹,以青蒿素為例,我國在非洲科摩羅的青蒿素援助項目大幅降低了當地瘧疾的發生率,科方感謝中方長期以來給予的幫助,特別是在科摩羅實施的抗瘧項目使當地人民極大受益。 論壇上,與會嘉賓還對如何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加強醫藥、醫療國際合作提出了建議。 首先,要大力推動中醫藥文化對外傳播。王省良建議,中醫藥走出去,要與各國本土文化需求相適應。積極探索中醫藥文化與當地文化融合發展的實現路徑,打破中醫藥文化交流合作和產品服務貿易的文化壁壘。一方面,要遵循融通中西、返本開新的文化發展規律,通過創新話語體系和改良中醫藥健康養生理念及其服務產品形式;另一方面,利用廣東建設中醫藥強省的有利條件,通過有形的服務吸引海外華人華僑和外國游人來華體驗中醫藥的神奇功效。 其次,將促進生命科學產業集群建設作為推動“健康絲綢之路”建設的有效手段。紐約科學院高級管理層成員哈立頓認為,由于一批高校科研機構和生命科學企業的快速發展,廣東有絕佳的機會將自己定位為一個生命科學的新集群。“一帶一路”倡議讓廣東地區的企業和公司有這樣的機會,進一步拓展他們的全球性影響。 第三,加強醫療領域培訓交流。辛西婭?迪巴托洛舉例說,中國已經利用外科手術機器人,還有先進的腹腔鏡手術設備。通過“健康絲綢之路”,世界各地的外科醫生可以接受先進的醫療培訓及手術技能訓練,尤其是在機器人和腹腔鏡手術領域的專門訓練。還可以在醫學技術合作中建立遠程醫學和遠程外科手術的遠程培訓,將農村衛生保健部門與主要醫院聯系起來,以便幫助農村地區的許多經濟上有困難的人。 信息來源:新華社 |